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讲话文件 》领导讲话
王其江副会长在《中国法理学发展史》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辞

时间:2019-05-17   来源:研究部  责任编辑:

    在《中国法理学发展史》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辞

     

    王其江

    (2019年5月11日·北京)

     

    尊敬的李龙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值此追昔抚今、继往开来的重要年份,我们今天高兴地聚在一起,举行李龙教授所著的《中国法理学发展史》新书发布会。这既是我国法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国法律出版界的一件盛事。李龙教授长期从事法理学、宪法学和法学教育研究,孜孜不倦、著作等身,曾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重要职务,是中国法学会2012年首批评定的“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首先,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向李龙教授新作的问世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对李龙教授数十年来为我国法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对莅临今天会议的专家学者、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法理学发展史》以30多万字的篇幅,描绘了中国法理学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国法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对中国数千年来法制探索的实践总结和理论表达,凝结了李龙教授的智慧、学问和心血。《中国法理学发展史》的出版,可谓意义重大,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理解。

      第一,《中国法理学发展史》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于个人而言,学术贡献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毕生追求;于国家而言,学术繁荣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做中国学术的创造者、世界学术的贡献者。……要提炼标识性学术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学者的殷切期望。《中国法理学发展史》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运用学术语言、学术方法、学术规范和学术的表现形式,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中国古代法理学、中国近代法理学、中国现代法理学、中国当代法理学的代表人物、重大事件和主要理论,系统深入地对不同时代的法学思想、法律制度、法制观念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发现,并试图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揭示中国法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我国新时代法理学研究重要的学术文献,同时也是李龙教授对我国法学事业又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

      第二,《中国法理学发展史》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之一;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构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学理论体系,是广大法学专家学者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同志在代表党中央致词中指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应该加强法学理论研究,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者。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新当选的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同志在闭幕讲话中指出,要系统总结归纳中国成功的法治经验和成果,不断发展完善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法理学发展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数家珍,构建了中国法理思想人物谱系,总结了我国自古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以来法治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理论论断和理论构想,努力实现中国法理学史自身的理论化、体系化、范式化和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统一,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理论空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进一步丰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学理论体系领域的重要成果。

      第三,《中国法理学发展史》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据我所知,《中国法理学发展史》是我国第一部对中国法理学进行历史研究的著作。李龙教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法理学发展史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揭示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规律,把握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趋势。《中国法理学发展史》在方法论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中国,研究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先秦时代管仲、李悝、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就影响深远。我们的先人留下了丰富的法制思想”。《中国法理学发展史》就是李龙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讲话精神的切实践行,对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中国法理学发展史》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中国法理学发展史》通过对中国上下数千年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经验、法理学发展史的梳理归纳,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中国法理学发展的战略谋划:构建法学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中国法理学的发展;加强与改革法学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良法善治,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度关注学科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理学的自信与他信。这些谋划不仅对我国未来法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新时代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和治国理政的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五,《中国法理学发展史》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榜样意义。李龙教授1958年从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六十年如一日,投身于中国法学事业,期间各种艰难曲折,却始终矢志不渝,将个人命运、学术追求、学术立场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党忠心耿耿,对国家鞠躬尽瘁。作为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多年来李龙教授笔耕不辍,成果频出。尤其是这本《中国法理学发展史》,李龙教授,以82岁耄耋之年,一字一句,一节一章,终成大作,堪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者的表率,足以值得我们敬佩、祝贺和学习!通过今天这么有意义的新书发布会,我相信李龙教授“笔耕不辍,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奋斗精神,将激励法学界广大学人尤其是青年学者和莘莘学子,薪火相传,潜心治学,为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学理论体系而继续努力。

      最后,再次衷心祝愿李龙教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学术长青!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