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法界资讯 》学界动态
新时代法科学生写作能力培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时间:2019-08-21   来源:  责任编辑:att2014

        □ 蒋海松

        2019年8月16日上午9:30,由湖南大学发起的“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启动仪式暨“新时代法科学生写作能力培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学界近五十位院校领导及知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湖南大学副校长李树涛主持启动仪式。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升元致欢迎辞。他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这阐明了法治人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价值,为如何培养法治人才指明了方向。法律写作在卓越法治人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法律人才比其他职业更离不开语言艺术与写作能力。发起举办“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是推进法学教育培养体制创新、落实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团结全国法学教育力量的重大举措。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作了主旨报告。他在讲话中阐述了写作能力在法学教育中的定位、法律写作的基本要素、法律写作能力提高途径等问题。他指出,举办写作大赛是法学人才培养机制的一次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地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目前,中国特色法学教育体系已经形成,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也已经形成,与法学教育的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但是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法治中国的需要,其中不重视写作能力培养、写作能力欠缺是最为明显的一个短板,尤其是技术性写作之外的思想性和逻辑性关注不足。

        张文显指出,法律写作包括知识、思想、语言、逻辑、修辞五个基本要素。知识是写作的基础,完备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是法律写作的基石;思想是灵魂,写作过程就是思想提炼和表达的过程,要重视从古今中外法学经典提炼法理,锻造思想;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是存在之家,法律写作尤其需要对基本术语、概念、范畴等的提炼和界定;逻辑是写作的精髓,逻辑是思想的规律和规则;法律修辞重理性重规范,求正当求法理,通过修辞,思想的真理才得以绽放。而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法科学生应进行法律逻辑训练,锻造法律思维能力,注重法律写作和法律语言的特殊性,关注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提炼法理智慧,注重以文会友、交流汇通。

        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屈茂辉介绍了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的由来与具体组织方案。他提出,写作是法科学生融会法学知识的重要方式,进行法律表达的主要途径,从事法律职业的重要基础。但现实情况却是写作训练不足,写作训练被低估。发起创立“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目的在于推动法学教育领域对法科生写作训练的重视,探索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法学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会上公布了大赛的组织机构。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被推举为“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总编辑张新宝教授被推举为组委会主任。

        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现场播放了大赛的宣传沙画,展示了大赛的徽标和会旗,并由组委会名誉主任张文显教授向承办单位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屈茂辉教授授旗。大赛的徽标图案是“法”字的艺术抽象造型,由毛笔和书简组合而成“法”字,寓意“铸法治精魂、写天下文章”的比赛宗旨。

        启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新时代法科学生写作能力培养高峰论坛”。与会学者就法学学生写作大赛的目的意义达成共识,从不同的学术视角阐释了法律写作的重要性,并就如何优化比赛流程、促进法学教育体制创新、落实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深度研讨。专家们建议“以赛促学”、制定比赛章程、制作专门网站、各校轮流举办、完善获奖比例、注重理论与实务界的互动,以比赛为契机主办写作巡回讲座、学生交流等系列活动。

        据悉,“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将于每年8月份发布,围绕特定主题开展,具体分为法学论文、案例评论、人物书刊三大领域,各地法科学生围绕经典著作、法治热点、法律人物等议题展开写作。大赛将创办专门网站用于比赛作品提交和评审。评审由文学顾问和法学专家共同进行,注重写作的规范性和创新性。评审专家由文学顾问和法学专家组成。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首次比赛以本科生为参赛对象,并将逐步扩展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比赛分初赛和复赛,主办方将邀请与法学写作有关的专家参加复赛点评,参赛者对作品进行现场发表,由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参赛者可以进行现场回应,专家现场打分并公布成绩。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现金奖励,获奖作品结集出版或推荐发表,邀请获得者作专题报告,进行跨校交流。大赛的成功开启,将为提高全国法科大学生写作能力、推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革新作出重要贡献。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