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专题报道 》2022年 第27期 07月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 奋力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依法之治新篇章

时间:2022-07-28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责任编辑:编辑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 

奋力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依法之治新篇章

董经纬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就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家安全机关身处伟大斗争最前沿、第一线,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科学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斗争、防范风险、解决问题、赢得胜利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服务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依法之治新篇章,全力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把握政治和法治重大关系,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依法之治指明正确方向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围绕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提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这一重大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政治和法治关系的本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把准了政治方向,明确了政治准绳。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围绕党和法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提出“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①;“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②。具体到国家安全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③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通过法治化、制度化方式,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加强。领导体制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强领导保证。国家立法上,坚持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为健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夯基垒石、立柱架梁,开启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并落实到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党内法规上,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成为“中国之治”的独特治理密码。2018年,党中央出台《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夯实了各地区各部门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2021年,党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系统回答了国家安全工作“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么领导”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人民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提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④,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具体到国家安全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⑤,原创性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明确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立场。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坚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9月25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和坚决斗争,被加拿大方面拘押1028天的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这是中国的一次重大国家行动,是依法应对反制美国“长臂管辖”的一次重大胜利,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及坚决维护每一位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专群结合原则,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2015年,作为贯彻落实反间谍法的具体举措,国家安全机关首次开通12339举报受理电话;2018年,首次开通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网站。2021年,国家安全部首次单独出台部门规章《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2022年,出台第二部部门规章《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是国家安全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有力推动了筑牢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⑥;“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⑦。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道路正确不正确、方向明确不明确。具体到国家安全领域,国家安全机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忠诚信仰者、坚决捍卫者,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决维护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决维护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坚决抵制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坚决拿起法律武器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防范化解各种国家安全风险,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筑牢法治屏障

  “居安思危,可无备御。”围绕运用法治保改革发展、促长治久安,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法治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⑧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新时代,我们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突出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这一中心任务,强化全局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深入思考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哪些重大风险,深入思考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思路举措,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牢牢掌握国家安全工作主动权。

  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打好维护国家安全总体战。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打好总体战。牢牢抓住传统安全领域不放。总的看,政治、国土、军事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必须抓住不放。坚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依法打击各类危害政治安全活动,及时发现消除各种政治隐患,防止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一段时期以来,面对美西方外部势力策动港版“颜色革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英明决断,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香港国安法、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有力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实现香港局势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石,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加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各类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和风险层出不穷,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在维护传统安全的同时,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速拓展和完善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新兴领域工作布局,全方位筑牢国家安全各领域法治屏障,更好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各种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

  统筹维护和塑造,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要善于在变局中把握规律、在乱局中趋利避害、在斗争中争取主动,更加敢于运用、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执法,依法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的新主体新行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严密防范打击敌对势力分裂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深入贯彻实施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依法加强安全监管,坚决防止神不知鬼不觉的“致命一击”;深入贯彻实施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反制“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依法维护我国公民和企业正当权益。强化塑造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是统一的,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将以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为依托,在持续做好维护国家安全“一手”的同时,尤其注重加强塑造国家安全的“一手”,特别是善于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治等多种手段加以应对,综合运用立法、执法、司法等不同方式开展斗争,不断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


  三、坚持改革和法治一体推进,为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方法遵循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围绕协同推进改革和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提出“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首次提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2020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这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理念,深刻阐明了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为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方法和重要遵循。

  加快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⑨以改革创新应变局、开新局,是时代要求、发展必然。新形势下,隐蔽战线要实现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更加依靠人才,聚焦打造“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干部队伍要求,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加强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速推进隐蔽战线人才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更加依靠科技,坚持科技兴警,大力构建现代化科技体系,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打造强大科技攻防能力,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不断提高运用科技维护国家安全的水平。更加依靠法治,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准确把握“破”与“立”的辩证统一,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始终“知责、明责、履责、尽责”,忠诚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加快推进执法权运行机制改革,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职能明确、权责清晰、责任到人”,确保严格依照“三定规定”履职、依照制度办事、依照责任落实。

  加强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⑩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正是在科学认识和把握战略策略问题的基础上,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部“国家安全战略”,也是首次实现国家安全战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对加快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我们要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战略策略问题,增强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完善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⑪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健全完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速构建形成。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20余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国家安全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强国家安全风险研判评估、防控协同、能力保障等制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

  

  四、立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为人类法治文明和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围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提出“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创造性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深入思考和科学解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了大国领袖的世界胸怀和责任担当。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⑫;“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掌握主动权。健全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为我国涉外执法、司法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坚决拿起法律武器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必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既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体系。必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立场,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对立,坚决反对歪曲国际法,坚决反对以“法治”为名破坏国际公平正义、侵害他国正当权益,坚决依法反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

  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面对大发展、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全球安全问题联动性、多样性突出,国际热点此起彼伏、持续发酵,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重大疫情、地区冲突等安全挑战明显上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法治文明和全球安全秩序的制高点,围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性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倡议,推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近期,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等重要活动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国际社会发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共同安全贡献中国方案。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积极参与执法安全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加强对外法治宣传交流,讲好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和故事,更好展现前进中真实、立体、全面的法治中国,扩大中国法治影响力和感召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的认识和认同。

  

  作者:国家安全部副部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