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专题报道 》2023年 第17期 05月
不断深化工会组织改革和建设 有效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时间:2023-06-29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责任编辑:lh

不断深化工会组织改革和建设 有效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谭天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①这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提出的任务书、发出的动员令。系统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会改革和建设的不平凡历程,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将工会改革和建设进行到底,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工会改革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工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根本标尺和长期任务,把推进工会改革创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谋划部署,推动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蹄疾步稳,工会改革和建设实现了有序推进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7月召开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包括工会在内的群团改革进入新阶段。2015年7月以来,全国总工会和上海市、重庆市分别承担中央群团机关改革和地方群团改革试点任务,全国总工会制定《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抓好7个方面27条改革举措的落实,如期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把党中央对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全国总工会制定《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了7个方面30条具体举措,对各级工会深化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全国总工会制定《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部分,从系统谋划推进工会改革等8个方面对工会改革创新作出全面部署。2021年12月,全国总工会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改,把工会改革和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通过立法形式加以巩固。可以说,工会改革创新从试点先行到整体推进,不断向基层延伸、向实践拓展,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提升了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的能力,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展现了工运事业的新气象。

  (二)夯基垒台,工会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各级工会按照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的改革总体思路,聚焦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工会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工会组织政治性更加彰显。始终牢牢把握工会组织首先是政治组织的定位,健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性安排,完善和落实各级工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度、党组(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制度等,探索上级工会与同级党委协调推进工会工作的运转机制,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引导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创新组织动员职工建功立业载体和方式,工会组织先进性明显提升。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眼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扎实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持续做好“最美职工”“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劳模工匠典型的选树宣传,叫响做实“大国工匠”等品牌,激发广大职工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唱响新时代“咱们工人有力量”。

  三是以职工为中心激发工会活力,工会组织群众性不断增强。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把更多普通职工中的优秀代表吸纳进工会领导机构,不断提高基层一线人员比例,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中基层和一线职工比例比上届提高17.2%,截至2023年2月,全国总工会领导班子配备3名劳模和一线职工兼职副主席,35个省级工会领导班子中配备118名兼职副主席、23名挂职副主席;2022年劳模和一线职工在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中比例均达到10%以上。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2021年以来,全国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037万人,互联网百强企业全部实现建会突破。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基层工会约222.3万个,工会会员约2.56亿人。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加大涉及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源头参与力度,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完善“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持续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提质增效,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加强“劳动者港湾”“爱心驿站”等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截至2022年底,各级工会累计投入资金18.9亿元,建设服务站点11.17万个。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工会建档立卡的549.87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全部解困脱困。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全国总工会带头对口联系100个县级工会并安排1.5亿元专项预算给予重点支持,带动实现上级工会领导机关对全国2800多个县级工会对口联系指导全覆盖。推动工会领导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2022年各级工会投入专项保障经费2.9亿多元,下派蹲点干部1.7万人。坚持把网上工作作为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智慧工会建设,每年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会工作新格局。

  (三)积厚成势,工会改革和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

  各级工会在推进改革创新过程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和经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因时应势明确不同阶段工会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具体举措、方法路径,提高改革综合效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制约工会组织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从职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持续用劲发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落实改革部署、检验改革成色。必须坚持制度保障。注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制定出台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多项机制,以制度机制建设撬动改革提速、巩固改革成果。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注重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工会工作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改革,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大呼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必须坚持形成合力。注重上下联动推进改革,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汲取基层鲜活经验,调动各级工会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助力改革,加强与相关部委、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中央企业以及新业态头部企业的沟通联络,为工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赢得各方支持。

  

  二、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任务,不断增强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工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迫切要求各级工会把握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应对新挑战。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包括工会在内的群团改革和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要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进工会工作,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2015年7月6日,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会等群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2015年11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强调推进党的群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强化问题意识、改革意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2017年2月6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全国总工会等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强调要继续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巩固改革成果;2017年8月26日,对群团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统一思想、抓好落实;2018年10月29日,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工会要总结95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等等。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工会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方向、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为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安排,对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部署要求,与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相关部署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领会和理解把握,能够深切感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整体部署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深化工会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的重要部署,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首次,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会等群团组织改革所取得成绩、积累经验的肯定和认可,更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对深化工会等群团组织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特别是把工会改革和建设进行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充分体现改革和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从目标任务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重申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基础上,将限定语由“充分”调整为“有效”,树立了鲜明的结果导向、目标导向,更加明确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目的是让工会工作在职工群众中真正发挥出作用,决不能让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变成“浮桥”“断桥”,决不能让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变成“空中飘带”。

  (三)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提出新的课题

  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②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工会工作的对象、领域、任务、方式、环境等随之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工会改革和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情况。从职工思想动态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职工队伍结构深刻调整,在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上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征,工会面临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团结引导好的新课题。从职工作用发挥看,劳动竞赛的主体更加多元多样,传统粗放式劳动竞赛吸引力不断减弱,工会面临如何推动劳动竞赛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增强活力,从而把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更好发挥出来的新课题。从开展职工维权服务看,职工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迭代提升,逐渐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生活品质转变,从满足物质性需求向体面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等社会性、精神性需求转变,工会面临如何更好适应职工群众需求变化、聚焦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精准发力的新课题。从扩大工会组织覆盖看,职工群众就业、生活、聚集方式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在线化,传统的线下型、单向型工作方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工会组织覆盖不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工会面临如何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实现对职工群众全面有效覆盖的新课题。从职工队伍稳定看,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在保持总体和谐稳定的同时,局部地区、特殊时点、特定行业、部分人群存在劳动关系矛盾潜在风险,工会面临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的新课题,等等。这些新课题,都需要通过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来回应、来破解。

  

  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推进工会改革和建设走深走实

  各级工会将牢固树立“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改进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等,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增强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

  (一)加强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着眼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查研究,探索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制度性障碍的路径方法,建立定期开展职工群众需求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制度,全方位把准职工群众长期普遍性诉求和阶段性特殊诉求,对重要情况、矛盾问题、职工群众期盼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分类指导,把重点放在为下级工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指导服务上,及时总结基层工会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用制度巩固改革成果,把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推动工会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健全改革督查机制,强化跟踪问效,采取职工满意度测评、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完善改革效果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二)履行政治责任,展现担当作为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内容形式,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面对面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引导广大职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抓好贯彻落实,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勤于钻研技术,练就过硬本领,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为劳动和技能竞赛注入新内涵和新动力,创新机制,常做常新,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坚持职工为本,强化维权服务

  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着眼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切实加大工会维权服务力度。推动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建立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工会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基层工会服务阵地,构建梯度帮扶工作格局,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精准对路、贴心暖心的维权服务。着眼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系)会议制度等作用,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将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监事、集体协商等内容写入企业章程、融入管理制度、纳入管理流程,保障职工“话有地方说”“有话好好说”“说了不白说”。积极培育职工文化,加强职工人文关怀,更好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进智慧工会建设,打造逻辑统一、安全可靠、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大数据系统和服务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借助互联网在职工中构建“朋友圈”,在工作中疏通“连心桥”,做到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全天候”,为职工群众提供普惠性、便捷性、精准性、常态化服务,促进互联网和工会工作融合发展,构建网上工作新形态。

  (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基层活力

  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加大“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设力度,扩大工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到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哪里需要做职工群众工作、工会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坚持以“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为牵引,扭住建强组织、搞活工作这个关键,把工作力量、经费使用等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因地制宜创新组织设置、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工会工作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延伸,让基层工会组织真正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强化职工在建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职工为中心调整优化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和区域分布,大力推行网上申请入会、集体登记入会、流动窗口入会、职工沟通会现场入会等便捷入会方式,广泛吸纳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加入工会组织,实现想入能入、应入尽入。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工会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职工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拓宽创新工会干部来源渠道,推动工会机关干部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双向交流,加强工会兼挂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采取兼职、培养工会积极分子等方式壮大基层工会干部队伍,把更多基层优秀人才吸收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加强工会干部特别是新任职工会干部、年轻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健全完善工会领导机关干部基层联系点、定期接待职工群众来访、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等制度,让工会领导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见世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在服务职工最前沿长本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干事创业的底气。

  

  作者: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