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地方法学会 》综合报道
“民断是非”普法活动线上专场第五期在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

时间:2020-07-30   来源:广东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yyx

  2020年7月25日晚,由广东省深圳市法学会、深圳市民商事调解中心和深圳图书馆共同主办的“民断是非”第五期线上专场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本次辩论赛的主题为“精神赡养主要依靠道德保障还是法律保障?”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和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的辩手们组成正反方,就此话题展开辩论。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正方代表队认为精神赡养目前主要依靠道德保障、未来也应当主要依靠道德保障。原因在于:其一,目前的法律手段存在界定困难、执行不便的问题,难以使得老人得到精神赡养,满足不了立法目的。其二,高尚的道德问题不应该被无限度法律化,法律保障精神赡养要有所限度。最后,不能指望法律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所谓“法不入家门”,我方崇尚以道德解决,实际上也是在向大家传达真挚感恩、真挚孝顺的社会风气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在不破坏社会秩序的前提之下,法律应当给道德更大的自由空间。

  来自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的反方代表队认为精神赡养应该主要依靠法律保障。原因在于:首先,当赡养人因为缺乏经济支撑或空余时间等条件,而在赡养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可以寻求法律支持。其次,法律具有公正完善的司法程序,能更加全面、合理地解决赡养矛盾。最后,对于赡养人本身道德观念淡薄不愿尽孝的情况,唯有法律的严厉惩罚和硬性要求,才更有利于对老人精神赡养的保障。

  辩论环节结束后,正反方各辩手与线上观众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活动最后,广东华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高级合伙人陈延平律师作为点评嘉宾进行点评。他指出:首先,虽然国家已经进行了立法(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出台),但是这个立法还是指导意义的一种立法,因为并没有强制的法律保障手段。即使现在已经有了部分的判例,但是这种判例相对于其他的跟情感道德相关的问题来讲,它的强制力仍显不足,也就说明了整个社会的共识还是偏向于主要依靠道德保障精神赡养。其次,关于法律和道德到底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双方的辩手互相都在排斥对方的观点,但实际上大家都认可一点,法律跟道德是相互关联,甚至有时候能够相互转化的。比如,人们经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之所以要制定法律,是为了对大家在道德上达成共识,形成制度化的规定,强制社会大众遵守。所以,法律跟道德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另一方面,法律和道德也有互相对立的性质。总的来说,法律跟道德是对立、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最后,感情和精神问题也可以通过法律进行强制规定。比如,在《婚姻法》里就通过法律形式保障了无过错方的利益,从而引导社会大众反对家暴这种过错行为,它本身也是对情感、道德问题的约束。现在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把责任全部放到了子女上,不履行精神赡养的义务是子女的过错,所以需要通过道德或法律的手段强制子女履行精神赡养的义务。但现实情况可能更加复杂。综上所述,在精神赡养这个问题上,道德和法律都不可或缺。为了促进家庭和谐,道德和法律应该是双管齐下的,甚至还应该借助更多其他的方式手段,比如舆论宣传、学校教育,甚至通过宗教等,达到提倡家庭精神赡养的作用。

   (广东省法学会供稿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