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页 》《中国法律年鉴》社 》学会刊物 》年度报告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5年)-----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时间:2016-10-27   来源:  责任编辑:elite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5年)

七、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生态文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推动生态文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生态文明立法

  ——出台一批指导性文件。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强调不仅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还要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明确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确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领导干部进行终身责任追究。

  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调整立法规划,修改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测绘法、水污染防治法、矿山安全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房地产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列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修改矿产资源法,制定海洋基本法、核安全法、发展规划法、能源法、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等列为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第二类项目。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明确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

  ——制定、修改和审议一批环境资源领域法律、地方性法规和规章。3月,修改立法法,赋予设区市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立法权,享有该权限的设区市的数量增加到284个。7月,为规范排污权出让收入管理,建立健全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污染物减排,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环境保护部共同制定《排污权出让收入管理暂行办法》。10月,环境保护部公布修订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简化环评资质条件设定事项,完善环评机构监管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同月,环境保护部公布修订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从适用情形、责任主体、评价内容、时限方式、后评价机构资质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对环境影响后评价作出规范,突出了建设单位环保的主体责任和属地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

  2015年,各地积极响应新立法法、环境保护法要求,制定、修改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颁布《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武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颁布《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湖南省出台《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湖南省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等。11月,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地方性立法。

  ——出台一批环境资源技术规范。2015年,环境保护部共发布80项国家环保标准。截至2015年底,中国现行有效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699项。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制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25项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全部完成。此外,环境保护部还制定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导则》,发布了《重点行业二噁英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5项技术文件。

  12月,环境保护部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14个部门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其中,“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包括837项产品,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包括69项设备。

  (二)生态文明执法

  ——制定环境资源规划。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水污染防治问题分别提出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分段性总目标,并提出10条35款、76项238条具体应对措施。

  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2015年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顶层设计,完善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相关制度,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

  6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和调整,同时取消污水处理、再生水等免增值税政策,改征30%增值税。

  ——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加强和优化对环评机构和环评工程师管理,整肃环评领域问题,通报处理63家机构和22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3月,环保部发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要求环保部所属8家环评机构于2015年底前率先脱钩,省级及以下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分两批分别在2016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全部脱钩。开展全国环评机构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环评机构从业行为,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审批建设项目目录进行调整,下放32项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其中,火电站、热电站、炼铁炼钢、有色冶炼、国家高速公路、汽车、大型主题公园等项目的环评文件改由省级环保部门审批。强化环评资质管理,推动环评技术服务行业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加强环评后评价及事中事后监管,明确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强化对建设单位违法行为的追责和处罚力度。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环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环评、验收及环评资质申报系统,实现环评外网申报、网上受理。修订多项环评技术导则,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程序,成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组。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推行综合督查和环保约谈,敦促地方政府落实环保责任,2015年共对163个市开展了综合督查,对31个市进行了约谈,对20个市县实施了区域限批,对176个问题进行了挂牌督办。

  ——加强环境信息公开。4月,北京市环保局发布《2014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公开2014年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监测情况。12月,国家林业局发布中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和全国林业建设信息。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与第四次监测结果(2009年)相比年均分别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分别比“十一五”增加18%、2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7%,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月,环境保护部印发《2015年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要点》,对2015年全国环境监察重点工作进行部署,重点查处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依法严厉查处一大批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715件,罚款数额5.69亿元;实施查封扣押4191件、限产停产3106件。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亿份,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34%。

  ——推进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应对。11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201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值为0.24%,为15年来最低。本年度前10个月内,中国的煤炭生产量同比下降3.6%,煤炭消耗量下降4.6%。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增量的42%,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三)生态文明司法

  ——制定环境资源司法文件。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所规定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入罪标准,即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收购的,数量达到五十只以上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

  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主要内容:一是更为具体地规定了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二是详细规定了适用连带侵权责任的三种情形。三是首次规定了环境受害者关于存在因果关系的初步证明责任,即必须提供证据材料证明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与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四是规定了环境污染事实专门性问题的证明制度。五是规定了专家证人制度。

  ——依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2015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9万件,环境资源民事案件7.8万件,环境资源行政案件2.7万件。全国检察系统共起诉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7101人。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环境保护部组成联合督察组,现场督办腾格里沙漠污染环境案,内蒙古、甘肃、宁夏检察机关及时介入,对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6家化工企业和10名责任人提起公诉,查办渎职犯罪4人。

  6月,福建长汀法院生态庭审理了福建省绿家园友好中心诉某养殖场污染自然保护景区案,这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全国第一例水污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9月,中国绿发会提起全国首例保护濒危植物公益诉讼。10月,中国绿发会提起全国首例保护人文遗迹公益诉讼。12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福建南平环保组织提起的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作出终审判决。12月,中国绿发会诉德国大众汽车排放超标环境公益诉讼案在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这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天津市首例环境公益诉讼,也是中国绿发会首次针对大气污染尤其是机动车污染问题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

  ——推进环境司法国际合作。3月,金砖五国大法官在海南三亚签署《三亚声明》,强调充分利用司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倡议各国司法界在《金砖国家司法合作议定书》框架下加强务实合作,推动完善相关法治体系,努力实现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