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页 》要闻 》学会要闻
对话陈冀平:平安中国让更多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时间:2013-04-2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对话陈冀平:

  平安中国让更多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年初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由新华网和中国平安网联合推出的“平安中国”对话录系列专访16日独家对话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陈冀平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平安中国,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让更多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必然要求”。以下为对话实录:

  记者:您能否阐述一下“平安中国”的定义和涵盖范围?

  陈冀平: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明确开展平安建设的目标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平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平安建设新路子,为建设平安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平安中国,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群众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建设平安中国,既要确保社会秩序平稳安全,又要确保人民心境平和安定,涵盖范围包括了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主要工作应该包括健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依法打击整治违法犯罪和突出治安问题,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加强信息网络管理,加强教育引导、凝聚社会共识,等等。

  记者:建设“平安中国”,对于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重要意义?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陈冀平: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平安中国,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让更多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人民群众追求美丽中国、法治中国、社会和谐的意愿和呼声更加强烈。但是,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和各项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影响社会平安的深层次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复杂性显著增强,新型犯罪问题日益突出,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执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心理失衡,极端案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对建设平安中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中国,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记者:“平安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您认为如何建立“平安中国”的评价体系?

  陈冀平:建设平安中国,首先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价”的问题,核心是要坚持“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主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围绕人民群众需求来完善平安建设考评体系,确保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次,要改进群众安全感调查内容和方式,把群众安全感作为衡量“平安中国”建设成效的主要依据。再次,要围绕突出问题的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破解来完善评价体系,细化各项具体工作的考评办法,严格执行考评标准,客观公正地考评,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特别要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提高考评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记者:为把“平安中国”建设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您认为是否应该对地方政府实施考核?如果考核应该设定哪些标准?

  陈冀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表明,责任制是“龙头”,考核是“杠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所以卓有成效,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严格实施综合治理考核,发挥了重要作用。考核是推动工作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我认为有必要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平安建设的情况进行考核。

  要把建设“平安中国”的进展和成效作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把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年度考核内容,适当增加分值权重,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抓“平安中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记者:从法学会来说,能够为“平安中国”提供哪些智力以及法学方面的支撑?

  陈冀平: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参与平安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级法学会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完善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充分利用法学会人才荟萃、联系面广、自主性强等优势,把法学、法律工作者广泛团结起来,凝聚起来,聚合各方资源,形成更大合力,努力为深化平安建设献计献策,成为党和政府建设“平安中国”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记者:“平安中国”建设涵盖社会方方面面,任务艰巨繁重,如何才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

  陈冀平:建设“平安中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综合治理。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形成深化平安建设强大合力。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还要发挥好政法部门的主力军作用,组织引导社会各方面,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真正打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平安中国”。

  记者:“平安中国”建设需要普通民众做些什么?能够给普通民众带来哪些切实利益?

  陈冀平:平安建设关系千家万户,与每个公民和家庭休戚相关。建设“平安中国”,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牢固树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创建人民群众追求的平安。同时,没有国家的平安、全社会的平安,就不会有公民个人和家庭的安全。所以,作为每一个普通民众,都要自觉投入“平安中国”建设,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既要维护自身和家庭的安全,又要自觉维护小区、城市乃至全社会的安全,营造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中国”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记者:您认为传媒介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应当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发挥哪些作用?

  陈冀平:各类传媒介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要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建设“平安中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培养正确的社会心态。同时,要加强平安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在“平安中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加强对“平安中国”建设的宣传,注意发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基层成功实践,宣传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提高平安建设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社会营造平安共建、和谐共享的良好氛围。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