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页 》地方法学会 》综合报道
广东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法学会长面对面”专栏采访答问

时间:2014-06-04   来源:广东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

  一问: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排头兵,推进法治广东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广东法学会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使人们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新一届广东省法学会理事会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主动作为,建立了新的工作架构,明确了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让广大公民遵守法律、信仰法律是法治广东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法学会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内容。

  一要切实增强法律意识。要更好地引领法学、法律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切实增强法学会在推进法治广东建设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尤其要以促进法治广东建设为宗旨、以开展法学研究为基础、以搞好法治调研与指导为重要举措、以做好法律服务与援助为手段、以开展法治工作交流与合作为平台,以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为保障,为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而努力。

  二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要认真组织和团结带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更加自觉地围绕和服务全省努力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法治广东建设和平安广东创建实际,加强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和基础性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使法学研究工作更好地“接地气”,更好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实践。我们将按照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独特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广东省法学会新成立的调研与指导组和法学研究组,重点围绕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工作,汇集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的诉求和意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作出法学会的应有贡献。

  三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依托全省政法系统相关的传统与新型的宣传、教育资源,创新与培育法学会法治宣传平台,充分发挥《广东政法网》、《平安南粤》、《南方法治报》等刊物、网站的作用,打造统一、公开、针对性强、有影响力的广东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在《南方日报》和广东电视台新设《广东法治》专栏;围绕“六五”、“七五”普法计划,以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法治措施,采取更加有效的普法宣传与教育措施,为法治广东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广东省法学会下属二十多个研究会的人才智力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创新法制宣传长效机制,以“双百”活动为平台,增设《广东法治讲坛》,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加快营造法治广东的良好氛围。

  二问:广东法学会如何把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智慧集中起来,更好的为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工作出谋划策,在法治广东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广东省法学会的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学研究工作和法学会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我们要在“广东特色”上做文章、下工夫,“立足广东、研究广东、服务广东”,要深入扎实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法治实践创新、法律制度创新、法律文化创新,为建设法治广东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为法治中国建设而努力。

  一要明确工作标准。广东汇集了众多全国知名院校和知名学者,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和先行者,广东更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著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省法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职能作用,新一届法学会决定构建省法学会“一办五组”(即综合协调办公室、法学研究组、咨询与服务组、调研与指导组、宣传与教育组和交流与合作组)工作架构(见下图),作为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组织创新,分别承担以“法治广东”、“依法治省”五年工作规划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服务,推进不断开创法学会工作的新局面。“一办五组”协调、指导、督促广东省法学会下属二十多个学科研究会,按照“科学谋划,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和研究需要,科学制定各研究会的研究方向、重点、进度的目标规划和落实措施,做到长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阶段有重点,选题有特色、研究有档次、成果有价值。尤其要组织会员更多地申报和承接完成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中国法学会招标课题,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中国法学会招标课题为抓手,打造广东法学研究的拳头产品,提升广东法学研究的影响力。

  二要加强实证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重视实证研究,既要注重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又要重视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成果。紧紧抓住当前中心工作中最关键最重要问题,围绕创建平安广东、建设法治广东,重点抓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推进粤港澳合作,构建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等课题,深入研究和提出法律对策、意见及建议,使研究成果不与当前的改革实践脱节,使研究成果能够直接的服务应用于改革实践。着力加强法学领域和法律实践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尤其要认真研究创新社会治理和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网络媒体管理问题、维权与维稳等问题,形成更多有价值、有份量、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要注重应用推广。法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理论创新,在于实践应用。我们的法学家有很多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我们的法律工作者在实践中也有很多好的创新和改革成果,如何将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真知更好的结合起来,如何将更多的成果进入到党和政府和决策层中去,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主动与党委、政府及人大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使我们的研究课题能纳入各个职能部门的整体规划当中,依托各个职能部门开展研究,使研究的成果能够更多更好的进入决策层。另一方面,以提高法学研究成果质量为根本,大力推进法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注重抓好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应用推广,力争有更多的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层面和立法领域,更多的成果成为司法实践的指导性意见,更多的成果成为“双百”法治宣讲的内容。

  三问:广东法学会将如何加强地市法学会的指导工作,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并不断扩大法学会的影响力?

  答:经过积极努力,目前,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成立了法学会。地市法学会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加强地市法学会的各项建设,提升其服务当地能力, 是新时期全面做好法学会工作的前提和根本。我们将继续推进地市法学会的建设和服务、管理与指导,同时,创造条件加快县级法学会建设。

  一要加强领导。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各级法学会工作的管理与指导,特别是在法学会组织体系建设、领导班子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开创法学会工作新局面、繁荣广东法学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要为市、县(区)法学会争取条件,对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爱护、工作上给予支持鼓励、生活上给予排忧解难。

  二要提升能力。要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规范、创新工作机制、壮大会员队伍。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法学会工作运行机制和方式,不断提升组织引领法学研究和服务大局的能力,以有为谋有位,以有位创有为。创新法学研究和法学交流机制,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培育更多优秀的法学人才。

  三要发挥作用。加大力度指导、推动市、县(区)法学会自觉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法治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和推进平安建设献计献策;认真做好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培训,做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善于运用和发挥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作用,努力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四是拓宽渠道。把会员工作、学科研究会与市、县(区)法学会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搭建会员参与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活动平台,努力拓宽会员的参与渠道和活动内容,不断增强法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问:目前,广东正在加快推进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广东法学会将开展哪些国际交流合作?

  答: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是要加快法治广东建设。要着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增加自主创新资源。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尤其要善于借鉴港澳地区成熟的经济、金融法规体系的成功经验,推动南沙、前海、横琴新区先行先试,努力实现《珠三角规划纲要》“九年大跨越”的目标。

  广东濒临港澳,具有深化粤港澳合作交流的独特优势。要注重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加强对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经贸关系进行法律协调与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和体制,深化合作领域,进一步推动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我们将进一步促进同港澳地区法学法律界交流合作,依托“粤港澳法学论坛”这一平台,构建更多合作机制,包括法学院间交流机制、研究会交流机制、行业协会(律师协会)交流机制。创新交流方式,由已有的学术活动交流拓展到人才培养、教育和研究项目合作、司法合作互助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在港、在澳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作用,为加强粤港澳法学、法律界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