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位置: 首页 》地方法学会 》综合报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法学会:破解难题 创新模式 努力发挥“三个服务”作用

时间:2014-11-30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att2014

哈尔滨市法学会会长陆文君

  在各级领导重视下,我们找准工作切入点破解难题,调动基层和人才优势,创新运用法律诊所模式,开展“三个服务”,逐步走上常态化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勃勃生机。

  一、致力解决体制机制等问题

  第一,基层建会问题。 2007年,我们先行先试在所有9个城区和有条件的4个县(市)建起法学会,主动破解体制瓶颈,形成上下贯通、务实干事的组织工作体系,新建63个法学研究会,发展了3500多名会员,扩大了工作空间,激活了基层,增强了法学会的号召力。

  第二,融入人才问题。 针对人才短缺,我们突破体制管辖,登门求联与驻哈有法学专业的12所高校实施合作,融入336名副教授以上的法学人才,带入500多名学生参与。每年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地校领导座谈会,每两年对有贡献的高校和个人命名表彰。地校合成的人才力量为繁荣我市法学研究、开展法治服务发挥支撑作用,也为高校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与省法学会联合举办六届“哈洽会”法治论坛,呼兰区与哈师大联办三届五城市大学城法治论坛及两级研究会出成果应用,都与人才密不可分。有1项研究成果被国务院纳入《条例》全国介绍经验,8项成果应用于我市地方立法,多项成果进入决策层转化。法学专家走进法律诊所服务,发挥专业和第三方调处矛盾纠纷的优势,成功率高,效果好,扩大了法学会的影响力。

  第三,机制保障问题。 适时建立地校合作、重点研究课题、考评激励等7项工作机制,特别是建立两级会长例会机制,成为指导区县法学会立足当地、围绕中心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在普及法律诊所形成竞比“三个服务”见效上起了至关重要作用。每月雷打不动轮流到区县召开会长例会连续81次,汇报交流,互学提高,总结典型,传达部署工作,必发《会议纪要》约束落实。当地主要领导一般都到会表态,例会让我们既掌握了实情指导,又推动了工作深入,也提升了法学会的凝聚力。

  第四,工作模式问题。 回应“三个服务”的新要求,通过嫁接法律诊所法学教育模式于社区试点后,2011年在13个区县普及社区、乡村、企业和医院等四种类型法律诊所389个,列入全市“强基工程”,架起党委和政府法治服务群众的桥梁。我们与市综治办、司法局联合下发三个文件,明确法律诊所的责任划分、功能定位和规范要求,纳入市对区县考核内容,由区县统一领导、提供保障,政法委、法学会依托街道(乡镇)共同组织实施,在服务大厅辟建专门场所,社区(乡村)领导兼任所长负责组织法律诊所人员,以广场义诊、专家门诊、综合会诊、入户巡诊、危重急诊等方式开展法律服务。法律诊所模式摆脱了“自拉自唱”自求保障、单打独干的套路,凭借基层的力量和条件,充分发挥地位的中立性、人员的专业性、无偿的公益性和服务的便利性等独特优势,深受重视、保障与信赖,得以常态化运行。

  二、释放法律诊所“三个服务”能量

  第一,聚焦热点问题,有效服务大局。 法律诊所在主动研究解决领导关注、群众所盼的“热点”问题上用劲,努力为改革发展营造优良法治环境。今年,果断迎着影响社会稳定的医患纠纷棘手问题研究服务。首先,认真调研谋划。将法学研究与诊所服务无缝对接,市区联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其次,精心组织推进。4月份,成立以市卫计局局长牵头任会长,包括法学、医学专家学者、基层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45人组成市法学会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研究会,研讨推出两项成果应用。一是市卫计局出台《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意见》下发实施,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减少医患纠纷。二是区县负责向驻本辖区的医院派驻法律诊所,源头法治方式调处医患纠纷。5月12日道里区向市儿童医院派驻出首家法律诊所,并作为后派诊所人员的培训地,各区县相继向解放军、省(部)、市、区(县)属及民营六类医院派驻25家法律诊所。其后,指导发挥作用。因医院法律诊所非医院管辖,居中立地位,以法治方式调处医患纠纷,针对性强,见效快。仅半年时间,咨询612人次,接待求助268人次,调处医患纠纷33起,成功率100%,多年遗留纠纷得到解决,社会影响很大,医患纠纷得到遏制,同比下降了62%。道里区驻市儿童医院法律诊所的哈商大法学教授石晶玉通过召开有法律、医学专家、当事人等相关百余人的听证会,依据明责,按规办事,成功调处全市唯一越级进京上访8年的医患纠纷难案。

  第二,回应现实需求,有效服务群众。 法律诊所一方面对发生在百姓生活中涉及自身利益的矛盾纠纷依法调处,应需服务,让群众感受公平。另一方面,通过“双进”即师生进百姓门提供法律咨询、传播法律知识;社区干部进大学培训、听法治课接受教育和运用模拟法庭、“情景剧”、“法治扑克”、“法律象棋”等鲜活易于接受的多种形式,包括开通智能化网络服务,使法治精神抵达民心,懂得依法维权、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让依法办事渐成习惯。双城区法学会去年开办网上法律诊所以来,组织东北农大法学专家利用远程电教平台,对24个乡镇234个村的农民每月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宣传解惑,受众达万人,网下受理解决92起矛盾纠纷。最近,又通过依法治访,解决6起越级上访案件。到目前,法律诊所共调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5653起,其中群体访127起,代理法律援助995件,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避免5起恶性伤亡案件。

  第三,营造优良环境,有效服务队伍。 服务好5000多名法学法律工作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激发前行的动力。以法律诊所平台为他们提供接地气、为民服务、实践锻炼能力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营造培养、发现、推荐、使用人才,出成果得资助受表彰,有业绩被肯定得重用的大环境,队伍普遍提高了素质。通过各种方式让领导和组织部门了解骨干会员、优秀人才的表现和贡献,纳入培养、考核视线,遴选收入“人才库”培养选用。8年间,两级法学会的优秀人才被重视使用,有的一到年限即晋级,上了三个台阶,有的被选拔交流到重要领导岗位,一位区法学会会长被破格提拔为正局级干部。向承担重点课题的高校人员提供经费,有的到检法部门挂职,也为学生参与工作发放实习补助,有的区还专门制定优先录用法律毕业生的政策,高校专家学者以法律诊所实践为内容撰写论文力作,被列为省部级重点课题,成果进入决策层或应用于地方立法,有的出席全国乃至国际学术会交流。命名表彰后,我们将高校领导和专家为地方服务的表现和业绩书面报送其主管上级,使一些人才得到重视提拔或成为领军人物。哈理工大学法学院因此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东北林大法学院参与诊所服务的学生去年参加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提高近一倍。法学法律工作者通过参与法律诊所服务并取得成绩,重新认知了法学会的地位和自身价值,感到参与法学会工作虽然辛苦但受教育,锻炼提高快很值得,走进这个家园很荣幸,有尊严和成就感。

  (本文系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法学会经验交流材料)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